首页 > 最新动态 > 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最新动态
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2024-06-241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九届一次理事会日前在苏州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会上作总结讲话。


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

2024年6月21日


制器之器是历次工业革命的符号和表征。作为现代纺织工业体系的基石,纺织装备是行业关键知识和技能的集成,是形成配套和控制能力的关键。铸锦绣之器,系民生福祉,担时代大任。纺机协会立足纺机事业发展,明道优术、建言立行,是产业初心的坚守者,强国使命的践行者。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第九次会员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过去五年里,纺机协会在第八届理事会带领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应变求变、实干巧干,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打开纺机事业全新局面。


做有志者,胸怀家国,引领价值创造。协会牢记“国之大者”,服务国家大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引导行业发挥纺织强国之基、纤维制造之源的作用,稳产业,促就业、保民生。


做有心人,与时俱进,赋能产业创新。在强基工程中补短锻长、在数实融合中提质增效,全面推动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纺机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自主化率超过75%。


做有为者,内外联动,促进开放合作。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投资与贸易,在“走出去”与“引进来”中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行业在中国深度上溯之更深、在全球广度上行之更广。


持重,所以行稳致远;立新,所以别开生面。中国纺织工业一骑绝尘的背后,是中国纺机事业的阔步前进。而这一切离不开所有纺机人努力拼搏。在此对大家取得的成绩致以敬意!


新型工业化是时代课题。纺织行业正围绕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升级、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纺机作为行业发展的安全之基、价值之源、品质之要,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支撑。纺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重大。


借此机会,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下一步工作提几点建议。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打造赶超支点



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纺机行业正处在技术轨道变迁和产业质态跃升的关键阶段。产业底层基础不牢、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关键环节缺失、协同创新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纺机行业需要融入产业变革大势,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把握换道超车机遇,加快产业要素、结构、生态的整体升级。


1、强基础,高端化升级

要素成本深刻调整,市场需求升级迭代,对纺织制造体系提出更高要求。从转杯纺、喷气涡流纺到全成型针织电脑横机、数码印花机,具有短流程、高质效、差异化等特性的高端装备是纺机创新的重要方向。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工业软件、关键平台的全面发展和高效集成,是装备实现高端化的关键所在。行业急需提升机理沉淀能力,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消除行业隐痛。行业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破解关键细节识不破、突不破的难题。行业要着力解决一些企业以低质量、低价格产品扰乱市场秩序的问题,建立市场对自主产品的信任度、认可度,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循环和创新生态。实现高端化,行业要以知识密集、价值密集为方向不断强化基础再造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纺机产业链、价值链的上游控制能力。补短板弱项,锻长板优势。


2、筑生态,数智化转型

从智能制造到工业互联网,数实融合推动范式变革、流程再造,延伸产业半径和价值格局,是装备创新的重要动能。截至2023年9月,纺织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分别达到56.5%、49.3%,高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人工智能的融入正在触发产业体系的深层次系统性变革。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生产装备向着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主执行的智能化方向演进。行业处在新的转折点上。长期以来,工业软件是装备发展的软肋。核心难题在于将散落在各生产环节里、闭锁在人员经验中、运行在软件平台上的关键技术、流程、工艺数据汇集整理和封装,形成高质量数据集与语料库。这也正是当前大模型在工业领域落地的关键前提。要把握技术架构变化的机遇,突破工业软件瓶颈,需要构建垂直场景的工业数据知识库,做好“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推动纺织装备体系架构于“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之上。


3、塑价值,可持续发展

发展的阶段与环境、产业的规模与结构、用能的效率与强度,决定了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着更多的资源环境约束、更大的社会人本责任。围绕可持续目标,在创造物质的同时增加绿色资产、落实社会责任是纺机创新的重要目标。更加节能降耗的纺织织造、更加少水减排的绿色印染、更加透明高效的循环体系,需要装备支持;降低工作风险、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所得,需要装备支持。比如纺纱万锭用工可10人以内,已实现无人值守,黑灯工厂。装备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系统工程,要多利益相关方合作。当前,市场规则与政策在竞合博弈中迭代;产业架构与技术体系在多路径探索中形成;消费市场和价值标准在修正中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的同时,技术经济尚待成熟与验证。这需要我们平衡短期与长期、成本与收益、节奏与力度,统筹兼顾,系统推进。


4、拓内涵,融合化创新

与新兴领域、未来产业嫁接融合,是装备创新的巨大空间。从碳纤维、石墨烯材料、芳纶、3D打印材料等材料创新,到智能纺织品、高性能纺织品等产品创新,再到大健康、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场景创新,作为产品制造的源头,装备是推动万物可织、可织万物的重要支撑。例如,孙以泽院士研制的高性能特种编织装备是制备“蛟龙号”深海潜航器、冬奥“飞扬”火炬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正在重塑制造体系的架构和基座,成为产业生态调整的新引擎。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纳米制造、激光制造、循环制造等未来制造方式快速发展,对纺织装备形成颠覆式影响。比如3D打印可实现高度定制;生物制造正彻底改写生产工艺流程。行业要前瞻布局新领域新赛道,以标志性应用为重点,推动传统制造和未来制造协同联动发展。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锻造发展模式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优化结构、变革组织,以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形成更具效率的投入产出关系和产业发展模式。


1、打造全球布局模式

中国纺织“衣被天下,布满全球”的格局,决定了中国纺机“经纬天地,穿引四海”的担当。国际分工的颗粒度正从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转变为产品内分工、要素分工。全球价值链合作是必由之路。要围绕应用场景延展的创新需求、生活方式变革的多元需求、格局调整催生的增量需求,开展产能和创新合作,整合全球资源,布局全球市场。把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机遇,开拓新市场。要将产业安全作为全球布局的重要考量,平衡好原地升级、国内转移、全球发展的关系。关注国际环境变化,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离岸制造、回岸制造、近岸制造、友岸制造。当前,全球经济下行,有效需求不足从终端向产业上游传导;地缘政治影响深化,“产能过剩论”甚嚣尘上,为纺机行业全球发展带来阴霾。对此,我们要坚定信心,坚持开放,在效率和安全的平衡中优化布局,打造优势。


2、打造集约发展模式

中金公司报告显示,以产值统计,2023年全球纺机业务规模前五名的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CR5为21%,中国纺机上市公司在国内的CR5为7.5%,中国纺机产业集中度有待提升。长期以来,国内企业供需互动、创新协同和资源整合偏弱,导致整机、系统、成套设备与基础部件环节发展存在脱节,在前沿创新和高端市场上与国外巨头抗衡,产业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有优势,但专业深度、创新深度有待加强。沈阳机床的兴衰警示我们大而全的同质化、平庸化扩张不能真正形成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产品、技术的有效性、可靠性、稳定性需要在市场中试错打磨。行业的高端领域依然被先发国家垄断,我们很难通过剩余市场空间来支撑创新实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涡流纺设备95%来自日本村田。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打造有深度的产品和服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


3、打造系统整合模式

纺机创新与材料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平台创新耦合,装备竞争越来越成为创新生态、价值网络的竞争。在成熟领域,德日意瑞等发达经济体通过专利布局已形成源头锁定、单点控制和链式布防,关键零件、整机、系统平台深度整合,构建起具有生态粘性的体系优势。实践证明,依靠单维度技术突破,很难打破技术封锁,需要系统推进。着眼未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形成新赛道。行业需要开展大纵深、大跨度的协同联动、融合创新,这样需要顶层设计、统筹布局。要革故鼎新,就要将点式突破与链式创新相结合,制造基础与未来趋势相结合,建立产学研用的协同机制,推动基于共通技术的梯田式发展。巩固传统优势,搭建延伸技术阶梯,构筑整机部件融合、硬件软件一体、专利标准协同的完备体系。


4、打造产融合作模式

纺机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国纺机要实现全球布局、集约发展、系统创新需要充分发挥资本跨时空配置资源的能力。而资本是逐利的,偏好热点,追求短期,重显绩,轻潜绩。资本投向与发展需要并不完全一致。纺机领域长期面临关注不够、投入不足的问题。我们要在创新发展中讲好行业故事,改变社会认知,提升产业估值,吸引有“耐心”资本支持,加快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一方面,强化资本使用能力。提升资本与产业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以多元化的资本丰富生态,整合资源,通过并购、控股、战略投资等方式构建能力优势。把握数据资产化、环境要素资产化趋势,提升新资产增值和管理能力。同时,要有效防控消极影响,避免过度金融化、脱实向虚。用好价值杠杆,平衡好模式创新与实体发展的关系,在“轻资产”模式的探索中打造纺织重器。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协会作为



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作为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实践中形成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是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的重要桥梁,对于解放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希望新一届理事会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推进组织机制变革、强化决策服务能力,引导行业以新质态、新质效解新题、谱新篇。


第一、定向,树立目标感。把握大势、着眼大局,围绕国之大计谋划产业发展。从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局出发,融汇力量,推动各项政策在产业落地生根,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第二、强基,打造生态圈。深化强基工程,探索协会在新型举国体制中的独特作用,培育专精特新和生态主导型企业。完善展会等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检测认证等质量基础设施。


第三、求新,提升引领力。保持前瞻,紧跟潮流,与新兴领域、未来产业融合,推动数智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关注AI、新材料等在装备领域的集成应用。提品质、塑品牌、蓄后势。


第四、立信,增强兼容性。在跨领域、跨行业、跨国别的合作中做好信用中介,减小市场摩擦,将组织的影响力转化为合作的信任感。以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导向,推动企业规范发展。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让我们固本兴新,守正创新,于宏阔处纵横,在精微间雕琢,强制造,向未来,以纺机之强健挺起中国纺织的坚实脊梁。



(编辑:钱玉 翟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