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第三期“圆纬机行业复合人才培养高级培训班”在浙江绍兴顺利召开
最新动态
第三期“圆纬机行业复合人才培养高级培训班”在浙江绍兴顺利召开
2024-08-1212

“没想到在这样的行业培训中,可以听到这么多企业工程师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这些对于我们来说真的非常有价值。”来自丹东华星纺织的生产主管王磊感慨道,事实上,对于此次培训有出乎意料之感的不止是他。


同学们

结业了

————


8月9日,由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圆纬机行业分会主办,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鉴湖实验室)承办, 泉州卜硕机械有限公司和浙江太阳洲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的第三期“圆纬机行业复合人才培养高级培训班”在浙江绍兴圆满结束。在为期5天的培训中,学员们收获的不只是行业高校教授们传授的理论知识,还包括来自企业一线工程师们的实操技能分享。


双向拓展  提升专业素质



作为以提升圆纬机行业及下游企业人员理论水平和工程应用实际能力为目标设置的培训活动,“圆纬机行业复合人才培养高级培训班”从举办第一期至今,一直在不断围绕行业企业和行业从业者的诉求设置课程。据了解,此次高训班前期经过了大量的企业调研,汇总企业建议,积极对接资源,并最终形成了非常受欢迎的课程安排。


黄凯乾(左)、薛庆生(右)

“这次培训的内容非常丰富,干货满满,且大家交流得很深入。“第二次参加圆纬机高训班的厦门兴全龙机械副总经理黄凯乾说。作为此次高训班授课老师之一,他的“圆纬机装配原理:粗装及细装工艺”分享很受大家欢迎,课上就有不少学员积极互动,交流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拥有30多年圆纬机生产制造经验的精镁科技副总经理薛庆生,多年来一直感觉圆纬机行业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圆纬机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发展速度迅猛,如今行业企业正朝向‘质’的方向发展,因此要把产品做得更专、更精,而专业的安装调试人员也同样非常重要,且目前企业非常缺乏此类人才。”薛庆生说,这也是他将授课方向放在“圆纬机调试问题解析”的主要原因。他期待这样的高训班可以持续甚至频繁地办下去,打造出更多行业专才。

林清助(左)、朱世桥(右


 福建宝翔针织技术总经理林清助授课的内容“全数控提花圆纬机新型编织工艺及组件设计”是他近年来产品技术创新的经验总结。“我从1991年从事针织纬编行业,从最初的纬编工艺调试到如今的大圆机研发生产已经超过30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协同客户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林清助说。


此次高训班中,很多工程师都拥有几十年的行业阅历,比如卜硕机械工艺副总朱世桥,他从业也已超过30年,对于针织工艺技术的研究经验十分丰富,此次他分享的内容就是“针织工艺在实践中的应用”。他表示,设备唯有与客户工艺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才能切实提高设备企业服务客户的能力。


    

    

       

第一排:吴文峰(左)、高峰(右);
第二排:余琪(左)、印平(右);
第三排:张慧涛


事实上,在此次高训班设置的十多个课程中,来自企业一线工程师的分享占比近70%,泉州永太机械设计总监吴文峰分享了“卷布机的功能和售后服务”;太阳洲电气总经理高峰围绕输纱器的功能原理进行了信息分享;慈溪联创项目顾问余琪在“数字平台、数字制造、走向智能”的主题交流中介绍了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宏纺科技总经理印平分享了“圆纬编织生产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涛哥圆机工作室总经理张慧涛就“提花大圆机装配及生产织造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了交流。


    

龙海如、祝宪民、胡旭东、李津、周金云

(顺序:由上而下)



“这次高训班是第三期,尽管每天都是40度左右的高温天气,但是参加培训的人员超过了前两期,让我看到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参加培训的人员既有圆机企业的,也有配套企业和针织企业的,既有技术人员、生产员工,也有管理和销售人员,看得出企业对于员工职业素养的提升很重视。”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龙海如说。


此次培训,他重点讲解了纬编基础知识和圆纬机各类机构工作原理。他表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针织技术与设备,我国圆机企业的设计、制造和研发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国产圆机已经大部分替代了进口,在针织企业成为主要的面料加工设备,基本满足了小批量、多品种、花型变化快、电脑控制等行业需求。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包括制造与配合精度,运行的速度、可靠性与稳定性,以及部分高端和特种机型尚存空白等。他希望业界企业能够扎实求新,加快产品技术的提升。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机械协会高级顾问祝宪民在40余年的行业沉淀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纺机技术经验,从国家推动智能制造开始他便参与到纺机智造的工作中,至今已有近20年。此次培训,他以“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为主题分享了20年来他在智能制造方面的经验和实践。“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推动包括圆机制造企业和针织企业在内的智能制造工作。”


浙江理工大学新昌研究院院长胡旭东就纺织行业的智能制造相关内容进行分享。“智能制造在行业里开展得非常迅速,很多大企业都投入巨额资金开展这项工作。”此次,他重点分享了智能制造在中小企业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核心问题。此外,他还通过一系列案例分析了浙江省在纺织领域开展智能制造的情况,并就智能制造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数据结构,低代码的开发,AI技术应用等技术内容进行深入阐述。


此外,天津工业大学教授李津主讲了“圆纬机织物组织分析及织物产品设计”,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周金云则就“圆纬编织行业新技术应用及发展”相关内容进行了分享。


求知  升级能量值



正如东华大学龙海如教授所说,虽然是顶着40多度的高温高热天气,从早8:30到下午5点,70余位学员基本都是沉浸式学习的状态。授课老师们对学员们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学习状态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内驱力。



第一排:李志伟和王姗姗(左一、二);
第二排:王磊(左)、刘宇(右)


杭州新天元织造的李志伟和王姗姗是第一次参加圆纬机高训班,每天她们都会坐在第一排的位置认真听课。当记者问及她们来上课的原因时,她们表示,企业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梭织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如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她们希望企业能够将业务拓展到针织领域。她们也表示两个领域技术路线截然不同,不管学习还是企业业务扩容都将存在很挑战,但她们相信付诸努力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培训的老师们几乎都是倾囊相授,让我们提高了对于这个行业和未来发展的认知,开阔了我们的思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王磊表示,未来他将立足此次培训学习的基础,持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成为一个对于行业和企业更有价值的人。


来自厦门立圣丰科技的生产、品质主管刘宇是和两个同事一起来参加学习的,他表示,几天的集中学习让他们收获了很多“干货”。



第一排:李佳祺
第二排:郑茂(左)、李前乾(右


来自铜牛集团销售分公司设计研发部的面料研发工程师李佳祺说,这次培训从针织物结构,到设计图,老师们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这些在她的实际工作中都有很大用处。不仅如此,培训中有些内容还弥补了她在一些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所以,她觉得此次学习收获很多。


“我们公司是专业生产针织大圆机配件的企业,这次培训班的老师们讲课内容不仅有圆机产品研发设计、装配调试等方面的内容,也有下游工艺设计和织物设计方面的内容,满满都是知识点,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相信也会更多地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实践中。”昇机械技术部经理郑茂说。


常州隆福针纺销售经理李前乾也是一堂课都没有落下的学员,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他仍旧愿意腾出时间来静心学习专业知识。“几位大学教授的理论课程我觉得自己吸收得都很好,来自己各个企业工程师们的分享包括针织工艺以及机修等等,很专业,而且也更贴近我们的实际生产需要,我们可以很快学以致用。”



此次培训地点位于绍兴的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70余位学员几乎每天都坐满教室,除了上课时间认真学习,课余时间,很多同学也都是在围绕企业情况和技术点进行交流,有的同学甚至带着面料来上课,跟老师和同学们探讨问题。


夯实内力  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针对此次高训班的组织,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秘书长丛政表示,专业人才始终是困扰企业乃至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也是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圆纬机行业分会将组织培训班作为分会工作重点的原因所在。




“这是第三次举办高训班了,基于前两届的经验,这次培训班亮点突出:今年的培训老师不仅有来自行业高校的教授,在本届执行会长单位泉州卜硕机械董事长黄立震、总经理黄文栋以及太阳州电气总经理高峰的大力推动下,今年有一批重量级的企业家、工程师们都来到了这里给学员们传道授业,分享经验,十分难得。”丛政说,他也表示,作为主办单位将继续从培训班的组织工作中积累经验,寻找不足,以求不断提高培训水平,切实惠及行业企业发展。




卜硕机械总经理黄文栋表示,在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的带领下,卜硕和太阳洲电气作为本届执行会长单位一起参与组织了这次培训班。“众所周知,圆纬机行业包括终端客户企业技术人才都非常稀缺,组织高训班的初衷也正是为了打造一个行业人才获取新知、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我们相信,借助这样的人才培养和储备,行业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将拥有更强的优势。”




“太阳洲电气与卜硕机械能够携手推动此次圆纬机行业第三期培训班的组织工作,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这次培训不管是培训老师的水平还是学员的构成都非常好。有行业高校教授们的理论课程,也有企业工程师们的实操内容,整个培训过程大家互动积极、学习氛围很浓。我也参与了技术分享,感受到了大家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渴求。”太阳洲电气总经理高峰说,他表示能够参与这样有意义的工作非常开心,未来太阳洲仍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协会工作,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多努力。


事实上,对于参加培训班的学员而言,这样的培训不仅能够让他们重回课堂充电蓄能,也让他们有机会重新审视了专业技术提升对于本职工作乃至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学员中不乏企业一把手,而这也正是此次活动所倡导的,是行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

(编辑:范晓鸥 丁文胜)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